(三)运用科学方法
1. 直选法(再现法)。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例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
①太阳尘埃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②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③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④ 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技巧点拨】要求准确记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突出表现。
2. 排除法。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100%的把握。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例6】下列各组港口中,都属于北大西洋沿岸大港的是( )
①波士顿、汉堡、安特卫普 ②鹿特丹、圣保罗、开普敦 ③伦敦、悉尼、圣弗朗西斯科 ④纽约、利物浦、蒙特利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技巧点拨】圣保罗、开普敦属于南大西洋沿岸港口,悉尼、圣弗朗西斯科属于太平洋沿岸港口,故②③排除。
3. 优选法。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图片【例7】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
A. 环境 B. 交通C. 知识和技术 D. 军事订货
【答案】C
【技巧点拨】注意“主导因素”。
4. 转换法。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与选项的关系更明确、更直接)。
【例8】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
A.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 B. 寒流C. 冷锋活动D. 从南极地区漂来的浮冰
【答案】D
【技巧点拨】“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
5. 图解法。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例9】10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趋向正确的是( )
A. N,向北移动 B. S,向南移动 C. N,向南移动 D. S,向北移动
【答案】B
【技巧点拨】可画图帮助建立空间概念。
二、选择题的类型
1. 正误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主要用排除法、筛选法、直选法等。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都要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图片【例10】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A. 干旱区 B. 半干旱区 C. 半湿润区 D. 湿润区
【答案】C
【技巧点拨】最紧缺的地区是华北平原。
2. 最佳选择题。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主要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等。
图片【例11】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图片
(1)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 )
A. 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B. 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C. 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 D. 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
(2)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气温高低
C. 降水量多少 D. 气象灾害频率
【答案】(1)B (2)A
3. 因果选择题。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直选法等
图片【例12】若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带变小,热带变小B. 热带变大,温带变大
C. 温带变小,寒带变大D. 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答案】A
【技巧点拨】根据黄赤交角大小决定五带范围来选择。
4. 图表型选择题。题干或选项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表,找出图表给出的有用信息和隐含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分析所得信息,得出相关答案。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读图分析法、排除法等
图片【例13】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 )
图片
A. 云南 江苏B. 广西 吉林C. 湖北 西藏 D. 四川 广东
【答案】B
【技巧点拨】根据数据分析及甘蔗、甜菜分布规律判断。
5. 组合型选择题。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主要采用排除法等。
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图片【例14】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技巧点拨】采取排除法,排除③。
6. 时空顺序型选择题。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按题干要求排序。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确定两到三个,一般就能选取正确选项。
图片【例15】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4)题。
图片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降水量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A. 赤道附近 B. 40°S附近 C. 40°N附近 D. 极圈附近
【答案】(1)A (2)A (3)A (4)A
【技巧点拨】第(1)题要求按空间顺序排序。
7. 选择题组。近些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也是当前文科综合试题中选择题的主要形式。往往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实质含义,正确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统览几个选择题,包括:
A. 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考查;
B. 情境是否相同;
C. 条件是否有继承;
D. 后面的对前面的是否有启示。
特别要注意区分上述的B与C两点。
图片【例16】读等值线图,完成(1)、(2)题。
图片
(1)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
②若有一条小溪,其流向是b流向d
③b、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
④b、d位于山脊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图片
(2)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b地可能位于( )
①北半球大陆上 ②北半球海洋上 ③南半球大陆上 ④南半球海洋上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1)A (2)B
【技巧点拨】要求进行思维转换,第(1)题为等高线,第(2)题为等温线。
此外,还可借助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相邻学科知识解答地理选择题。
最后,当你对某个选择题无把握时甚至无从下手时,可根据自己认为可能性最大的选项,大胆猜答(猜答也是一种能力),绝不留题不答不选。
牢记三心:静心、耐心、细心。
铭记“三审”:即:一审材料,二审题干,三审选项。
注重选择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做到因题而异。
选择题只要求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即可,不探究原因,因此只要能够把正确选项选出来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