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念
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孩提时代到踌躇满志、渴求自主的青春时代,我们走过了幼年、童年,开启了青少年阶段的旅程。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家庭和学校外,还有其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我们每天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了各种资源与服务。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本节活动课旨在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并且学会用积极的思维来面对生活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学会正向思维,增强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与理解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意义,学习认识自己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尝试与学会
学会客观地分析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在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3.体验与感悟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自身生活的意义及影响,体察自己对环境的情感,发现和感悟生活的美。
活动准备
1.音乐;视频;多媒体课件。
2.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分组讨论、活动表演的空间,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大版素描纸,水彩笔,彩色卡片。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游戏“抓手指”
1.游戏规则
左手伸出食指,右手张开手掌。左手的食指搭在左边同学的手掌下。老师说一段话,当听到“环境”时,左手的食指要迅速逃离,同时右手要迅速捕抓对方的食指。每次抓完“环境”后,手指要迅速恢复原位。
2. 分享感悟
在游戏中,当你听到“环境”一词时,你有什么感悟或者体会?
3.教师点评
通过刚才的游戏体验,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有的同学居住的地方有高山,有的有水路,有的有花园、公园等等,有的同学居住的地方人与人和谐相处,互相关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这节课我们就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方面来探讨本节课的课题“我与我生活的环境”。
【设计理念】通过抓手指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我生活的环境”。
二、团体转换阶段:我能“表达爱双亲”
(一) 父母面前的我
1.教师引导:在以下情况时,你是如何向父母表达你的爱的?
父母过生日时
父母生病时
在你的生日时
在和父母一起逛超市时
在父母教育你时
2.小组内分享自己在上述情境中的具体表现
(二) 我心中的父母:夸夸我的好爸爸,夸夸我的好妈妈
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家庭的烙印,父母的好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大力传承,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学校环境,走向社会才能弘扬社会正气。
【设计理念】通过“父母面前的我”和“我心中的父母”这两个环节,引出家庭环境在孩子们一生中的重要性,也为下文中“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做好了铺垫。
三、团体工作阶段:积极思维,悦纳环境
(一)不忘父母养育恩
师: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同学们,打个比方,如果将家庭比作是一棵大树,父母相当于大树的哪一部分?孩子相当于大树的哪一部分?
一棵树要想枝繁叶茂必须把树根养好,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忘记父母养育之恩。下面我们通过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来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体悟如何来爱父母。
生聆听歌曲视频。
为了家庭环境的和谐,家人的幸福,你打算怎样用行动传达对父母的爱呢?
【设计理念】通过“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以及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的爱,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用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学校是个大家庭
1.学校优劣大搜索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进入了学校大家庭。在这里,同学、老师、学校文化和氛围、教学设施条件等都构成了学校整体环境的一部分。来到这个学校,也许你感到很幸运,也许你对学校有一点不满。接下来,我们4人一小组进行一个“学校优劣大搜索”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学校环境。
活动过程:组员首先共同商量,在素描纸上画出一所学校的框架图。每名组员依次对学校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优劣大搜索”,用水彩笔写或画在小卡片上,贴到学校框架图内。最后为本组的作品命名。由组长上台为大家展示本组作品。
2.学生分享
选2-3名组长上台投影仪准备。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学校的很多优点,当然学校也有一些不完美。相信通过同学们共同的努力,会把学校打造得更加美好。那当我们面对环境的不完美,应该怎样做呢?相信你能从下面的视频中找到答案。(播放尼克胡哲的励志短片)
3.教师讲解
同学们,你们找到答案了吗?面对环境,我们往往会有一个相应的看法,而不同的看法又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一个著名公式:B=f(P,E)。这个公式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人与其当时所处环境的函数。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受到自身与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就像遇到困难,有人认为自己受了莫大的挫折而抱怨,有人却把困难当作是磨炼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学会发现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和收获。
【设计理念】通过“学校优劣大搜索”活动,让学生组内讨论并画出、写出学校的优点和不足,面对学校中的不足,利用“尼克胡哲的励志视频”来启发学生学会用积极思维看待学校的不足之处。
(三)社会是个大舞台
同学们,离开家庭环境,走进学校环境,总有一天我们会告别老师的叮咛,独立地面对社会生活的考验,走进社会大舞台。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没有雷锋的日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来走进社会环境。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2个问题看短片
思考:
(1)短片中哪些行为是正义行为,你怎样看待短片中的非正义行为?
(2)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会弘扬社会正气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教师引导:尽管短片中有非正义的行为,但在现今社会,这样的行为只是少数。我们所见所闻,更多的还是正义行为。同学们,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依靠和归宿,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如果人人都能履行社会责任,为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尽一份力,那将汇聚成一股强有力的正气和力量,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美好。
【设计理念】通过“没有雷锋的日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短片,引导学生发现社会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并能正确看待社会中存在的非正义行为。教师讲解启发学生,履行社会职责,从点滴小事做起,弘扬社会正气。
四、团体结束阶段:分享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分彼此,相亲相爱,我们是一家人。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把爱心奉献出来,世界将会充满阳光,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理念】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感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机联系,不可分割,我们都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组成的一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唯有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积极奉献爱心,世界才能因你我而美丽。